舉世無雙 流芳百世:普陀山觀音圣壇竣工大吉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背景:觀音文化是中國佛教文化中獨具魅力的重要一脈,千百年來,其聞聲救苦、慈悲濟世的博大精神,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信仰。改革開放以來,普陀山在建設和弘揚觀音文化取得了顯著成效。觀音法界的建設,是普陀山觀音文化發(fā)展的第二次重大的歷史性跨越。其中,由江南管理提供咨詢服務的核心主建筑——觀音圣壇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體量的佛教文化綜合項目、最大規(guī)模的四眾弟子教化基地和將佛教造像原型作為建筑形態(tài)意象的佛教建筑。
千秋偉業(yè)千秋景,百年建筑百年榮。10月12日,舟山觀音法界項目竣工儀式隆重舉行。包括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市政協副主席、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觀音法界管理中心主任、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等在內的領導班子、觀音法界項目工程現場指揮部以及項目工程設計、管理和建設單位等500余人,共襄盛世,同沾法喜。
觀音法界位于舟山市普陀區(qū)朱家尖白山景區(qū)一帶,項目整體旨在打造當代佛教建筑的傳世之作和觀音信眾的心靈家園,成就現代佛教弘化理念的“精神地標”,確保藝術品位、人文價值與純正信仰的高度統一。其中,核心主建筑觀音圣壇建筑總體量達61900平方米,建筑高度91.9米,為“一主兩從”品字形建筑群。創(chuàng)意堅持“圣壇即觀音”的整體定位,給人以毗盧觀音端坐蓮臺的想象力和視覺沖擊力,建筑風格綜合中國傳統樓閣特色與現代高層建筑技術,集當代佛家藝術之大成,有機吸取現代建筑元素,突出神圣性、唯一性、體驗性和觀賞性,旨在打造引領當代佛教潮流,具有現代元素的建筑,兼容大型宗教活動、共修法會、高端會議、主題展覽、節(jié)慶匯演等功能,集宗教、藝術、參學、觀光、弘法于一體,并成為觀音法界的建筑地標和文化地標。
觀音圣壇工程啟動五年多以來,江南管理項目團隊始終按照“舉世無雙,流芳百世”的建設目標,致力于打造傳世經典的愿景。觀音圣壇項目復雜,超大規(guī)格設計多(超厚、超寬、超長、超重、大跨度、大空間等)、裝飾結構一體化雙層混凝土,超高及異形空間裝飾、45m高空間雙曲面火焰狀背光藝術幕墻等工序,均為“高、大、特、新、重”,采用大量新材料、藝術構件、特殊施工工藝,要求建設者對佛教建筑藝術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對大量傳統工藝和現代裝飾技術在與宗教建筑相結合應用方面有一定的認知。
江南管理作為國內建設工程管理領域的佼佼者,觀音圣壇項目團隊以高度負責、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自身技術經驗優(yōu)勢,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結合空間藝術、佛教藝術、材料工藝,為打造一個極具獨特性和唯一性的現代佛教多功能藝術空間貢獻了江南智慧:通過加強建設過程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監(jiān)控,注重細節(jié)、打造精品,保證了高標準的施工質量;高度運用創(chuàng)新科技手段如公司開發(fā)的DIS系統平臺,將工程的外立面鋼結構工程、外立面泛光照明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危大工程等重點難點工程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并以二維碼識別的方式進行項目管理,提升了建設工藝及工程管理水平,保證了建筑品質和文化高度。歷經1636個日夜的奮斗,最終將曾經的一片荒蕪平地,建造成為今日莊嚴殊勝的觀音圣壇,以寧遠祥和的姿態(tài)矗立于海天佛國,用堅固的建筑形態(tài)熔鑄流傳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和內涵。
面對復雜建筑造型及結構、藝術、裝飾一體化、超高及異形空間裝飾等施工難題,江南管理會同其他參建單位,大膽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攻克技術難關16項,重點研發(fā)技術7項,綜合技術經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觀音圣壇順利通過了全國AAA級標準化工地、“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綠色建筑示范工程等驗收評定,并獲得了中國鋼結構金獎、舟山市優(yōu)質結構工程獎、上海市“明星效應工地”等榮譽。
展望未來,觀音圣壇必將成為交流觀音文化的博覽園、展示觀音藝術的大舞臺、培養(yǎng)佛教人才的搖籃、普度四眾弟子的心靈樂園和人文教化、實踐觀音精神的大講臺,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發(fā)揮宗教正能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江南人因參與其建造而深感自豪!